# 群子集的乘积运算
# 定义
设 A 和 B 是群 G 的两个非空子集,称集合:
AB={ab∣a∈A,b∈B}
为群的子集 A 与 B 的乘积 (product)
如果 g∈G 为群 G 的一个元素,A={g} ,则:
- AB 简记为 gB={gb∣b∈B};
- BA 简记为 Bg={bg∣b∈B};
注意,即使有 AB=BA,也不意味着 ∀a∈A,b∈B, ab=ba,正确的结论应该是:∀a∈A,b∈B, ∃a′∈A,b′∈B, ab=b′a′
# 交换群的交换律
当 G 是交换群时,对 G 的任意子集 A,B ,满足交换律,有 AB=BA ;但对于非交换群,一般没有 AB=BA ,也就是没有交换律成立。
# 满足结合律
群的子集运算满足结合律:A(BC)=(AB)C ;
# 对单元素满足消去律
若 gA=gB 或 Ag=Bg,则 A=B。
但对普遍的
AC=BC⇒A=B
证明(不妨考虑 gA=gB )
∀a∈A,有 ga∈gA ;
因为 gA=gB ,所以 ga∈gB ,所以:
∃b∈B, ga=gb
由群满足消去律可得:b=a ;
所以 a=b∈B ,所以有 A⊆B ;同理可证 B⊆A,从而可得 A=B。
# 幂运算
若 H 是群 G 的子群,则 HH=H。
# 乘积的子群充要条件
如果 A,B 是群 G 的两个子群,则 AB 也是群 G 的子群当且仅当 AB=BA。
必要性: AB≤G⇒AB=BA:
对于 ∀a,b, ab∈AB,只需证 ab∈BA;
由于 AB≤G ,所以 ∃a′b′∈AB, (ab)−1=a′b′
ab=((ab)−1)−1=(a′b′)−1=b′−1a′−1∈BA
从而可得 AB⊆BA ;同理可证 BA⊆AB,从而可得 AB=BA。
充分性: AB=BA⇒AB≤G:
对于 ∀a1,b1,a2,b2, a1b1,a2b2∈AB,有:a1b1(a2b2)−1∈AB;
a1b1(a2b2)−1=a1b1b2−1a2−1=a1(b1b2−1)a2−1∈ABA=A(BA)=A(AB)=(AA)B=AB
从而由子群判定定理二可知 AB 是 G 的子群
# 乘积的子集关系
设 A,B,C 是群 G 的非空子集(不一定是群),若 B⊆C ,则有 AB⊆AC 和 BA⊆BC。
证明
对任意 x∈AB ,则存在 a∈A,b∈B,使得 x=ab 。由 b∈B ,且 B⊆C,因此 b∈C,因此 x=ab∈AC ,因此 AB⊆BC 。
对任意 x∈BA ,则存在 a∈A,b∈B ,使得 x=ba 。由 b∈B ,且 B⊆C ,因此 b∈C ,因此 x=ab∈AC ,因此 BA⊆CA 。
# 子群的陪集及其性质
# 陪集定义
G 是群,H 是 G 的子群
对任意 a∈G,群 G 的子集 aH={ah∣h∈H} 与 Ha={ha∣h∈H} ,分别称为 H 在 G 中的左陪集 (left coset) 和右陪集 (right coset)
子群 H 的所有右陪集构成的集合族 G\H 是 G 的一个划分
子群 H 的所有左陪集构成的集合族 G/H 也是 G 的一个划分
# 陪集举例
对于群 (U(5),⊗5),子群 H={1,4}:
⊗5 | 1 | 2 | 3 | 4 |
---|
1 | 1 | 2 | 3 | 4 |
2 | 2 | 4 | 1 | 3 |
3 | 3 | 1 | 4 | 2 |
4 | 4 | 3 | 2 | 1 |
1H={1⊗51,1⊗54}={1,4}2H={2⊗51,2⊗54}=2,33H={3⊗51,3⊗54}={3,2}4H={4⊗51,4⊗54}={4,1}
H 有两个不同的陪集 {1,4} 和 {2,3}。
对于下面的置换群 (G,∘) ,子群 H={f1,f2}:
∘ | f1 | f2 | f3 | f4 | f5 | f6 |
---|
f1 | f1 | f2 | f3 | f4 | f5 | f6 |
f2 | f2 | f1 | f6 | f5 | f4 | f3 |
f3 | f3 | f5 | f1 | f6 | f2 | f4 |
f4 | f4 | f6 | f5 | f1 | f3 | f2 |
f5 | f5 | f3 | f4 | f2 | f6 | f1 |
f6 | f6 | f4 | f2 | f3 | f1 | f5 |
f1H={f1∘f1,f1∘f2}={f1,f2}f2H={f2∘f1,f2∘f2}={f2,f1}f3H={f3∘f1,f3∘f2}={f3,f5}f4H={f4∘f1,f4∘f2}={f4,f6}f5H={f5∘f1,f5∘f2}={f5,f3}f6H={f6∘f1,f6∘f2}={f6,f4}Hf3={f1∘f3,f2∘f3}={f3,f6}Hf4={f1∘f4,f2∘f4}={f4,f5}Hf5={f1∘f5,f2∘f5}={f5,f4}Hf6={f1∘f6,f2∘f6}={f6,f3}
H 有三个不同的陪集,且左右陪集不相等,例如 f3H=Hf3。
# 不同元素陪集相同充要条件
∀a,b∈G,
- Ha=Hb 当且仅当 a∈Hb 当且仅当 ab−1∈H;
- aH=bH 当且仅当 a∈bH 当且仅当 b−1a∈H;
# 陪集不变的充要条件
设 H 是群 G 的子群,对任意的 a∈G:
- Ha=H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∈H;
引理
因 e∈H ,所以 a=ea∈Ha 。
证明
必要性:若 Ha=H ,则因为 a∈Ha ,从而 a∈H 。
充分性:反之若 a∈H ,则对任意 ha∈Ha ,由 H 对群运算封闭,也有 ha∈H ,从而有 Ha⊆H;
而这时对任意 h∈H ,由 a∈H 有 a−1∈H ,从而 ha−1∈H ,从而有 h=ha−1a∈Ha ,即有 H⊆Ha 。
于是又 Ha⊆H,H⊆Ha 得到 Ha=H 。
# 陪集的子群充要条件
设 H 是群 G 的子群,对任意的 a∈G:
- 右陪集 Ha 是 G 的子群当且仅当 Ha=H 当且仅当 a∈H;
- 左陪集 aH 是 G 的子群当且仅当 aH=H 当且仅当 a∈H;
证明以右陪集为例:
必要性:若 Ha≤G ,所以 e∈Ha ,从而存在 h∈H 使得 e=ha ,从而 a=h−1e=h−1∈H ;
充分性:若 a∈H ,则 Ha=H 是子群。
# 子群陪集运算性质
设 H 是群 G 的子群,则 ∀a,b∈G 有:
a∈Hb⟺ab−1∈H⟺Ha=Hb
循环论证:
(1)a∈Hb⟹ab−1∈H:
若 a∈Hb ,即存在 h∈H 使得 a=hb 。从而 ab−1=h∈H 。
(2)ab−1∈H⟹Ha=Hb:
对于任意的 ha∈Ha ,这里 h∈H ,因此 hab−1∈H,从而:
ha=hab−1b∈Hb
这表明 Ha⊆Hb 。类似地,对任意的 hb∈Ha ,这里 h∈H 。由于 ab−1∈H ,则也有:
ba−1=(b−1)−1a−1=(ab−1)−1∈H
因此 ha=hba−1a∈Ha ,这表明 Hb⊆Ha 。综合起来就有 Ha=Bb 。
(3)Ha=Hb⟹a∈Hb:
若 Ha=Hb ,则由 a∈Ha (H 是子群)可得 a∈Hb 。
# 子群陪集构成等价关系
设 H 是群 G 的子群,在 G 上定义二元关系 R∈G×G:
∀a,b∈G, aRb⟺ab−1∈H
则 R 是 G 上的等价关系,且 [a]R=Ha 。
证明
上面已经证明了 ab−1∈H⟺Ha=Hb,因此 aRb⟺Ha=Hb 。
从而 R 确实是自反、对称和传递的,即 R 是等价关系。
对任意 b∈G ,我们有:
b∈Ha⟺Hb=Ha⟺bRa⟺b∈[a]R
这就表明 Ha=[a]R 。
# 子群陪集构成划分
设 H≤G,则:
- (i)∀a,b∈G ,
- Ha=Hb ;
- 或 Ha∩Hb=∅;
- (ii)U{Ha∣a∈G}=G。
证明 —— 由等价类的性质立即可得。
# 正规子群
若对任意元素 a∈G 都有 aH=Ha,即左右陪集相等,则称 H 是 G 的正规子群,
# 左右陪集关系
一个子群的左陪集的所有元素的逆元素组成这个子群的一个右陪集
符号化描述:
H≤G,a∈G,
S={x−1∣x∈aH}
# 拉格朗日定理
# 引理
H 是 G 的子群,对任意 a∈G ,有 ∣H∣=∣aH∣=∣Ha∣,即这三个集合等势
证明
定义 φ:H→Ha 为:
∀h∈H, φ(h)=ha∈Ha
由群的消去律我们有:∀h1,h2∈H
φ(h1)=φ(h2)⟹h1a=h2a⟹h1=h2
从而 φ 是双函数,即 ∣Ha∣=∣H∣。
类似定义 φ′:H→a 为
∀h∈H, φ′(h)=ah∈aH
不难证明 ∣aH∣=∣H∣。
# 指标
设 H 是群 G 的子群。称子群 H 在群 G 中的左陪集或右陪集的个数(有限或无限)为 H 在 G 中的指标 (index),记为 [G:H] 。
也称 [G:H]:G 关于 H 的陪集个数。
# 拉格朗日定理
H 是有限群 G 的子群,则:
∣G∣=∣H∣⋅[G:H]
证明
设 [G:H]=r ,则子群 H 有 r 个不同的右陪集,设为 Ha1,Ha2,⋯,Har 。由于 G=U{Ha∣a∈G} ,且对任意的 a,b∈G ,Ha=Hb 或者 Ha∩Hb=∅ ,因此:
G=Ha1∪Ha2∪⋯∪Har∣G∣=∣Ha1∣+∣Ha2∣+⋯+∣Har∣
而对任意的 a∈G ,∣Ha∣=∣H∣ ,因此 ∣G∣=r∣H∣=∣H∣⋅[G:E] 。
# 推论 1 (元素阶与群阶的关系)
设 G 是 n 阶有限群,单位元是 e ,则对 G 的任意元素 a ,a 的阶 ∣a∣ 是 n 的因子,且 an=e 。
证明
对任意的 a∈G ,<a> 是 G 的子群,因此由拉格朗日定理 ∣<a>∣ 是 n 的因子;
但另一方面,若 ∣a∣=r ,则因 <a> 是 a 生成的子群,于是
<a>={a0=e,a1,⋯,ar−1}
即 ∣<a>∣=∣a∣=r ,从而 ∣a∣ 是群 G 的阶 n 的因子,进而由 == 定理 1.6?== 有 an=e ,因为对任意的 m∈Z , am=e 当且仅当 r∣m 。
元素的阶是群的阶的因子;
但并不是群的阶的每个因子,群都存在元素的阶恰好等于这个因子!
# 推论 2 (费马小定理)
设 p 是素数,a 是与 p 互素的整数,则有:
ap−1≡1(modp)
证明
因为在群 U(p) ,即群 Zp∗ 中,由于 a 与 p 互素,a(准确地说,a 整除 p 的余数)属于 Zp∗ ,
而 Zp∗ 的阶是 p−1 ,因此 ap−1 等于单位元 1 ,对于 U(p) 的模 p 乘运算而言,就是 ap−1≡1(modp) 。
# 推论 3
H,K 都是 G 的有限子群,证明:
- (1) 记 S={hK∣h∈H},则 S 是 H 的划分,从而 ∣HK∣=∣S∣⋅∣K∣
- (2)∣HK∣=∣H∩K∣∣H∣⋅∣K∣;
(1)证明
即证 h1K ,h2K 要么相等,要么不相交
h1K=h2K⇔h1−1h2∈Kh1K∩h2K=∅
(2)证明
为方便起见,记 M=H∩K ,由于 H 和 K 都是 G 的子群,因此 M 也是 G 的子群且也是 H 的子群。
定义函数 φ:H/M→S,对任意 h∈H ,φ(hM)=hK
下面证明 φ 的定义是合适的,且是双函数,从而结合拉格朗日定理有 ∣S∣=∣H/M∣=∣H∣/∣M∣ ,从而得到 ∣HK∣=∣M∣∣H∣⋅∣K∣ 。
(a) 证明 φ 的定义是合适的:
对任意 h1,h2∈H ,若 h1M=h2M ,则 h1−1h2∈M⊆K ,从而 φ(h1M)=φ(h2M),这说明 φ(hM) 的值不会因为选取的代表 h 不同面不同,即 φ 的定义是合适的。
(b) 证明 φ 是单函数:
对任意 h1,h2∈H,若 φ(h1M)=φ(h2M),即 h1K=h2K ,从而 h1−1h2∈K ,
但 h1,h2∈H ,因此也有 h1−1h2∈H ,
从而 h1−1h2∈H∩K=M ,
从而 h1M=h2M ,这就表明 φ 是单函数。
(c) 显然 φ 是满函数,对任意 hK∈S ,都有 φ(hM)=hk。
因此 ∣S∣=∣H/M∣ ,由拉格朗日定理有 ∣S∣=∣H/M∣=∣H∣/∣M∣ ,最后得到:
∣HK∣=∣M∣∣H∣∣K∣=∣H∩K∣∣H∣⋅∣K∣
# 举例
不容易找到两个子群的交不等于 {e} 的例子,利用计算机程序可找到如下的例子:U(33)={1,2,4,5,7,8,10,13,14,16,17,19,20,23,25,26,28,29,31,32}。
- 子群 {1,2,4,8,16,17,25,29,31,32} 是循环子群,生成元为:2,8,17,29 ;
- 子群 {1,4,5,14,16,20,23,25,26,31} 是循环子群,生成元为:5,14,20,26 ;
上述两个子群交集为 {1,4,16,25,31} ;
# 西罗定理
可了解,不考
G 是 n 阶循环群,a 是生成元。对于 n 的每个正因子 k , 有且仅有一个 k 阶循环子群。并且由 akn 生成.